平板电脑 频道

国内App市场烂透了? 抄袭无处不在

  【IT168 资讯】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所有登录网易邮箱的用户都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左边一个艺术家打扮的人画出了一只叼着橄榄枝的洁白鸽子,右边一个身上打着补丁、乞丐状的人边张望“艺术家”的作品,边在画布相同位置描出一只嘴里叼野花、眼歪鼻斜的企鹅。图上配文是:“与其山寨百分之一的灵感,不如复制百分之百的汗水”。看来,网易与腾讯之间围绕新闻客户端抄袭的“掐架”还会继续下去。

国内App市场烂透了? 抄袭无处不在

  与国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App业态健康,团队才13个人的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私人图片分享服务Path估值也迅速上升到2.5亿美元,App开发是一门依靠创新能实现巨大利润的生意。“国内的创意型中小团队却不可能被大公司收购,后者反而会很快山寨一个类似应用,很快你就死了。”资深iOS程序开发者、iApp4Me创始人郝培强表示。

  1、用户界面抄袭“分分钟搞定”

  如果你在对比最近涉嫌抄袭的两个客户端后发现外观“太像了”,并且感到愤怒,那你一定是第一天踏入这个圈子的人。“微书架”App创始人许锡标对于这种UI(用户界面)设计雷同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

  “人家设计师辛辛苦苦设计的图片,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可以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许锡标说,他以大热的美国应用Path为例,演示了十分简单的抄袭过程,下载Path,导出ipa文件,把ipa文件解压,就能看到Path所有的图片文件:“这些图片文件一般是png文件,直接打开是看不了的。这时,需要再下载一个修复png的软件,批量修复一下,就能看到所有图片文件。这样就把Path的整个UI给盗了。就这么简单。”

  易传媒移动互联网软件工程师小柯称,安卓应用的山寨更简单,将APK文件名改为RAR后解压,应用中的图片都在RES文件夹内,“连代码什么的都可以看到。”

  Fresh-Ideas工作室的开发者王均最近就认为其作品“全国空气污染指数”安卓版中一张原创图片被某公司改也不改地直接用于另一款应用。“那张坐标轴图片由多种色彩按特殊配色方案混搭而成,是我们团队反复琢磨的产物,相信天下不可能找到一模一样的。所以我很奇怪,下载对方应用打开图片文件夹后,发现根本就是用我的原始图片。”怪只怪,安卓的图片太容易复制。

  iApp4Me创始人郝培强说,就算初创设计者做一些加密也没有用,对方觉得你的UI好,完全可以将图片截屏。由此带来的“盗版”速度非常快,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后,图片分享类应用被大为看好,Path立即成为国内山寨的下一个热点,目前已有10多个类Path应用出现在国内市场。

  软件抄袭自PC时代就有,但在移动App上如此密集地发生,主要是屏幕相对缩小后,用户体验的要求更高,通常用户下载App后首先看“应用是否好看”,这方面的重视度远超PC端。“在PC上即使一款软件操作起来不太舒服,用鼠标也比较容易克服,软件间的差别感受没那么大。但在手机屏上一个优秀的 UI,一个舒服的按键位置对用户吸引力巨大,对复制者的诱惑也同样增长。”郝培强表示。

${PageNumber}

  2、你抄我,我抄他

  当你说别人抄袭的时候,自己却也成了其它应用开发者的攻击目标。螳螂捕蝉,黄雀总是在后,这不只发生在近期控诉腾讯的网易身上。

  热门游戏“捕鱼达人”曾表示自己的山寨应用多达100多款,其中也包括腾讯。但这款游戏自身却也受到“抄袭”的指责。

  一些游戏玩家发现在“卡通尼”等大型游艺城曾玩过一款十分相似的街机版“捕鱼游戏”。老K游戏联合创始人黄剑表示,街机上的游戏正是由该团队最早于2009年原创,并且在2011年4月推出iOS版本,但是当时却发现20天之前触控科技已推出一款《捕鱼达人》,黄剑认为后者抄袭痕迹明显。

  触控科技CEO陈昊芝针对这一质疑向记者表示:“我们从来没有不承认借鉴了这款街机游戏,但肯定是有创新的,从摇杆的操作变为触控操作,从用户需要付钱玩变成免费玩,这些都是创新。如今也有很多手机游戏来自于任天堂以往的经典游戏等,游戏的玩法没有规定不允许重复。”

  不过,将街机移植到手机上,显然必须将操控方式从摇杆变为触屏,也肯定不能像大型游艺城那样要求投游戏币来玩,这些改变就是创新?黄剑并不信服:“游戏主体上基本和我们一样,鱼阵游动、用炮打鱼等基本都是我们的创意,我认为没有本质上的创新。”

  同样地,卓亨最近对旗下游戏《守卫者》遭遇山寨感到十分愤怒,但也有开发者表示该公司最为知名的游戏《切水果》有山寨版《水果忍者》之嫌……

国内App市场烂透了? 抄袭无处不在VS国内App市场烂透了? 抄袭无处不在

  令郝培强感到失落的是,最近这一年多来,App Store中出现的让用户眼前一亮的App差不多都来自美国,在中国区这样的惊喜几乎没有。“一眼望去都是一样的东西。”郝培强说,现在的态势几乎是美国人负责创新,中国人负责模仿,当市场已经有10多款同样模仿美国的应用时,国内开发者之间谁抄袭谁也显得很无谓,本质上是创新乏力。

  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告诉记者,据之前的调查数字,国内手机游戏市场正版仅占1.4%,而山寨版则高达34.2%。在苹果iOS平台上,热门游戏只占整体游戏数量的1.9%,山寨版占21.8%。大量游戏扎堆于跳跃、捕猎、塔防等集中的主题,缺乏突破性创意,造成彼此间除了美术设计外均十分雷同,界定抄袭十分困难。

${PageNumber}

  3、创新App的喉咙被掐住

  在中国,App创新者很难自比Instagram的开发者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者表示,他从来没有做过被腾讯、百度等公司收购之类的美梦,只是希望自己的应用能绕开大公司主要关注的方向,获得一些不被复制的喘息时间来积累用户。

国内App市场烂透了? 抄袭无处不在

  美国的App创新者被收购,而中国的中小开发者由于遭到复制,很容易死掉,一些业内人士似乎都有这样的共识。张毅表示,在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比较成熟,抄袭者被告的几率很大,收购成了大公司传统思维的一部分。而在中国,包括之前的UC浏览器与QQ浏览器之争等都没有最终的结论:“导致许多巨头认为复制能带来更好的成本控制。”

  中国应用市场过于渠道化也是其中关键原因,开发者通过健康方式实现用户增长难度很大。比如,在水货手机刷ROM(中文操作系统)的环节,不少应用开发者就与中间商达成协议,将应用预装在手机中。“曾经有一个用户买到手机,其中预装了6个手机浏览器。”郝培强表示。如果中小开发者的创意被更有资金实力的公司山寨,并迅速预装于手机,随着装机量的上升很快就会在用户数量上被对方压倒,难以翻身。

  另外,App Store中国区刷榜现象严重,应用排名的现状往往与创新性无关,当一些背景雄厚的雷同应用占据了推广位,消费者已很难分辨谁是原创,缺乏推广资金的中小团队产品很快就会被淹没。

  黄剑说,以往推广网页版捕鱼游戏并不需要做广告,但由于iOS平台上出现大量捕鱼游戏,其每月投放广告的成本被推到200万元左右:“如果是比我们更小的团队,从一开始就会无法支撑。”

${PageNumber}

  4、开发者带着源代码跳槽

  困惑并不仅仅来自刚涉足这一行业的中小团队,也包括成功团队。

  在国内App开发圈里,139.me是一个颇有来头的名字。它最早涉足iPhone软件原创开发,并获得百万次下载的国内团队之一。仅靠“多彩水族箱”这款游戏,139.me每天的收入就超过1000美元。2009年时其CEO朱连兴在那些梦想挖到第一桶金的草根创业者眼中就是一夜暴富的非常好的模仿目标。

  然而最近朱连兴却感到发展遭遇很大的现实问题,烦恼原因也是同样的——抄袭。

  不久前139.me刚在App Store上对一款雷同应用提起了下架诉求,而对方的身份让朱连兴很痛心,因为正是从其团队中出走的员工。

  2008年在河北时与朱连兴一同创业的只有两三人,他们一起经历了艰苦奋斗。“那时App创新比较单纯,因为进入者没有那么多,抄袭也没有那么严重。”他回忆。但在2010年搬到北京后,朱连兴发现团队中一些成员接触的人变得很杂,甚至腾讯等公司的挖人电话直接打到了公司里,这个行业的诱惑变得很大。不少被公司看好、并且已经签署协议的大学毕业生在经过长期的打磨后,却忽然因为其他公司的高薪诱惑抛下项目走了。

  “一个产品到了关键阶段,主要做程序的人却跑掉了,这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朱连兴表示,而且年轻人带走的还有属于这个产品独特的创意文化。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前竟然有一位甘苦多年的元老在离职时将应用源代码也一并带走,并组织起自己的团队,推出类似的应用。

  “这个行业很奇怪,似乎没有是非标准,也没有批评的意识。看到某一个人是从139.me这样的知名团队出来的,只看中他的经验,从来不会问他手里的东西是怎么来的。”面对雷同的产品,朱连兴只能向App Store申诉,但提到走法律途径维权的可能,他觉得所需时间和成本太多。

  “像国外开发团队那样的凝聚力似乎很难,没有规矩就没有竞争可言,这是整个行业缺乏职业操守所致。”朱连兴表示。

  德国下架iPad 苹果商店欲清理山寨App

  此前曾经有不少人举报商店中出现了许多名称非常相似,容易让用户产生误解的产品,包括《Temple Jump》、《Tiny Birds》、《Numbers With Firends》等,其实都是山寨《Temple Run》、《Tiny Wings》、《Words With Firends》等知名游戏的冒牌货,这些产品通过相似的名称来欺骗用户花费1.99美元进行购买。

  在苹果App Store上,目前确实没有一条明文规定,来正确区分游戏之间如何抄袭、如何剽窃的。现在游戏的类型大部分都已经被定型了,比如说:竞速类、即时战略类、第一人称射击、消除类、棋牌类等等。那么这些类型之间的游戏算不算抄袭呢?

${PageNumber}

  “抄袭顽疾”拉低并购价值

  随着 Draw Something 与 Instagram 分别被 Zynga 和facebook 高价收购,让人看到移动互联网时代 App商业模式的巨大价值,这种独特的产品正越来越成为投资者追逐的对象。

  然而,App 这种商业模式能否独立运行,则还是一个待解的难题。如果没有被收购,Instagram 将如何实现盈利?投资者如何才能从它的巨量用户中获得投资回报,这些都是Instagram并没有回答的问题。

  目前来看,移动应用除游戏以外,大规模盈利的应用类型还未出现,而出高价收购的公司除了看重其用户规模外,也更多的是出于市场竞争的战略防御性行为。

  对于投资方来说,如非收购,则很难迅速退出。戈壁创投合伙人童伟亮表示,当企业发展不太容易找到商业模式形成营收规模时,并购也是一种很好的退出方式。

  再看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多家创投在2010~2011年展开的撒网捕鱼式投资,已经造就了一批融到A轮或B轮,但尚未找到商业模式距离上市退出遥遥无期的公司。这些创业公司的项目在资本吃紧、融资无望的现实上,能否有望通过高价并购实现投资人的成功退出呢?

  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易直言:国内这些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公司很多是无营收,无商业模式,无资产的“三无”公司,收购价值并不大。对于互联网巨头腾讯、百度等公司来说,抄袭一个产品的成本远远低于收购,在这种情况下,巨头们会迅速复制而不会去收购。

  清科投资总经理叶斌也表示,去年就在国内看到了类Instagram的应用,但看了十几款后发现:他们的用户规模和产品体验都相差无几,严重的复制抄袭已降低了其被收购的价值,因此最终都没投。

  叶斌同时指出,如果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内出现并购的话,应该会出现在手机游戏领域。他认为,目前国内在IOS平台上月收入过百万元的公司已经有几家了,游戏行业出现一些整合的机会,是不难想象的。而在其他移动互联领域的细分领域,大部分创业都处于积累用户阶段,而做用户就需要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至于何时能转化成现金收入,尚需要一个观察的过程。

  易观国际分析师齐剑哲分析指出,目前发生在移动互联网的复制和抄袭行为,已经超过了互联网,这对于处在二线地位的公司来说,无论是获取资本青睐还是高成本的移动互联网人才,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如果新的资本引不进来,而又无人收购,很大一部分移动互联网公司将会活在“剃刀边缘”——面临被清理出局的危险。

0
相关文章